行政诉讼+国家赔偿

江苏案例:签订并履行《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后发生的强拆不属于行政强制

核心观点:

1.强制拆除行为作为一种事实行为,人民法院应主要围绕该行为实施主体的适格性、实施程序的合法性和法律适用的正确性进行审查,而作为与拆除行为相关联的补偿安置协议,在没有相关证据否定其效力的情形下,应作为审查拆除行为合法性的重要证据之一。

2.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后双方已经实际履行的,表明与征收相关的权益已实际处分完毕,权利已经发生移转,征收程序完结。如果协议一方当事人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存在强制活动并导致其动产或人身遭至直接侵害,对于其后发生的拆除行为一般不视为行政强制行为。

http://www.bj12368.com.cn/wp-content/uploads/2022/01/logo-2-1-300x300.jpg

扫码定制,维权方案

再审申请人周XX请求本院依法撤销一、二审判决,对本案予以再审。其申请再审主张的主要事实和理由为:1.如皋市××××号房屋系其与妻子及子女共有,其儿子在未经其他共有人授权的情况下与原如城西片区拆迁指挥部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和借房承诺书,该协议对其他人没有约束力,其户并没有将涉案房屋让渡给原如城西片区拆迁指挥部,也不是最后搬离的拆迁户,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2.原审法院没有将其他共有人列为共同原告或者第三人参加诉讼,审判程序违法。3.原审法院对涉案补偿安置协议的效力的认定存在矛盾。4.原二审法院认定街道办没有强制拆除其房屋,与事实不符。5.原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

本院认为:再审申请人周XX以其位于如皋市××××号的房屋被被申请人街道办强制拆除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街道办强制拆除其房屋的行为违法。被诉拆除行为作为一种事实行为,人民法院应主要围绕该行为实施主体的适格性、实施程序的合法性和法律适用的正确性进行审查,而作为与拆除行为相关联的补偿安置协议,在没有相关证据否定其效力的情形下,应作为审查拆除行为合法性的重要证据之一。根据原审法院查明的事实,再审申请人之子已于2013年7月7日与原如城西片区拆迁指挥部就涉案房屋达成了补偿安置协议,并办理了房屋拆迁调查评估结果确认书、拆迁房屋验收合格证的签署手续。涉案补偿安置协议至今未被有权机关撤销,亦没有证据显示协议存在重大明显违法,故应推定该协议合法有效。协议签订后,再审申请人之子与征收方办理了拆迁房屋验收合格手续,补偿安置协议进入实际履行阶段,征收方取得对涉案拆迁房屋的相关权利。再审申请人之子之后签订的借房承诺书,亦表明涉案被拆迁房屋的原权利人的权利已经消灭。至此,应认定与征收有关的行政程序已经结束,涉及征收权益已实际处分完毕、产权已发生移转。再审申请人之子签订的涉案借房承诺书,因发生在征收程序结束后,由此所引发强制拆除争议并不属于典型的征收过程中的强拆争议。再申申请人一方作为租赁者,一方面并无充分的证据证明被诉行为确由街道办事处而非其他行政主体实施,存在原审被告主体不适格;另一方面再审申请人也未依法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所称之强拆行为导致其相关动产损失详目及依据。因此,本案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再审申请人的诉讼请求,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在处理结果上并未影响到再审申请人实体权益的及时实现,其仍有权通过其他方式寻求救济,原审处理并无明显不当。当然,本案如以不符合起诉条件而裁定驳回起诉方式处理更为可取。

 

Related Posts
湖南案例:法院拒绝执行模糊的拆违决定

   强调处罚决定的明确性、合法性以及对 Read more

北京案例:从责令限期拆除到强制拆除的司法审查

在对历史形成、规划发生变化的建筑物进行认 Read more

赞赏
#
首页      强制拆除      江苏案例:签订并履行《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后发生的强拆不属于行政强制

发表评论

textsms
account_circle
email

行政诉讼+国家赔偿

江苏案例:签订并履行《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后发生的强拆不属于行政强制
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后双方已经实际履行的,表明与征收相关的权益已实际处分完毕,权利已经发生移转,征收程序完结。如果协议一方当事人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存在强制活动并导致其动产或人身遭至直接侵害,对于其后发生的拆除行为一般不视为行政强制行为。
扫描二维码继续阅读
2022-08-16